發布時間:2016-07-29 09:35:26 發布人:清塵環保 信息來源: 瀏覽次數:
二噁英是公眾對垃圾焚燒最大的擔憂?!澳壳凹夹g上完全可以處理二噁英,國內垃圾焚燒主流企業都可以做到?!碧茋A介紹說,只要爐內溫度高于850攝氏度,二噁英就被分解了。而在氣體出爐過程中,隨著溫度的降低,又會產生少量二噁英,通過活性炭噴射系統,可對二噁英進行吸附處理,同時噴霧塔、布袋除塵器、石灰漿紙杯系統等煙氣處理設備,可對酸性氣體、重金屬、粉塵都進行有效處理,進而達標排放。
專家表示,消除公眾對垃圾焚燒的恐懼,技術不是核心問題,關鍵在于配套的環保監管、企業運行、公眾參與、社會監督能否讓先進的技術真正得到運用。
張益認為,公眾排斥垃圾焚燒的原因很復雜,首先是監管漏洞所導致的公信力缺失。我國垃圾焚燒起步晚,在發展過程中,排放標準、環保監管等方面不夠嚴格,一些垃圾焚燒項目運營不善、污染超標;個別企業的臭氣、煙塵、飛灰處理不到位甚至偷排,影響到整個產業形象;環保監管缺乏足夠的力度,導致公眾失去了信任,進而形成不良印象和抵觸心理。
其次,公眾對環境利益的自我維護意識日益加強,但政府、企業缺乏透明公開的項目信息、平等有效的溝通機制和公平合理的補償機制。部分項目選址過程不夠公開、環境評價不夠規范。從已發生的垃圾焚燒抗議事件可以看出,盡管當地政府也采取了一些解釋、溝通工作,但臨時抱佛腳的應急舉措難以讓公眾信服。當地群眾幾乎對垃圾焚燒廠的決策、規劃、環評、選址和建設等所有環節都持否定態度。在信息真空的情況下,加上二噁英等污染被人為誤導、放大,引起周邊居民的恐慌,進而演變成有組織的群體性事件。
“還有公眾心理接受度的問題,也就是‘鄰避效應’?!睆堃嬲f?!班彵堋眮碜杂⑽摹癗ot In My Backyard(不要建在我家后院)”。部分公眾雖然對垃圾焚燒廠有一定理性的認識,認為應該建,但就是別建在自家附近?!芭e個例子,鋼鐵廠的污染比垃圾焚燒廠、火葬場的污染大得多,但是從公眾心理接受度來看,卻是倒過來的?!?/p>
唐國華說,國外很多垃圾焚燒廠位于市區或近郊,有的成為當地標志性建筑?!柏S盛垃圾焚燒項目當初選擇在城市近郊,但根據規劃那里以后要建成市區,最后選擇現在的地方。當時外國技術人員感到不解,說建這么遠垃圾運輸成本會很高,他們國家一般都建在城市里,但國內很多人難以接受?!?/p>
此外,垃圾焚燒行業上的惡性競爭也是導致公眾焦慮的主因。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目前一噸垃圾焚燒可以產生約360度電,根據目前每度0.65元的上網電價,如果技術過關、運營得當,發電收益就能超過運營成本,再加上垃圾處理費補貼,以及特許經營,收益穩定,垃圾焚燒行業利潤可觀?!耙虼诉@幾年行業競爭十分激烈,各路資本紛紛進入,由此導致近幾年各地上馬的垃圾焚燒項目垃圾處理費競標價格屢創新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