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4-23 15:34:04 發布人:清塵環保 信息來源: 瀏覽次數:
推進城鄉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離不開環衛事業的支持,少不得環衛市場化的助力。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縣積極踐行公共服務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推進市政環衛清掃保潔及垃圾轉運市場化運作,探索和建立“智慧環衛”管理平臺,使城市的“顏值”和“氣質”不斷攀升。
為響應施秉縣環衛作業市場化運作要求,清塵環保于2017年5月底開始以市場化運作模式,承接該縣市政環衛清掃保潔及垃圾轉運作業,通過實施專業化管理、提高機械化清掃率、推行“垃圾不落地”收集和轉運,配合施秉建設美麗宜居城市,擦亮旅游窗口。
近日,黔東南日報、黔東南微報等當地新聞媒體紛紛對此進行報道。特摘錄部分報道,編發共享。
——編者
今年4月14日,黔東南日報關于施秉縣“垃圾不落地”管理的新聞報道
隨著城市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垃圾產量激增,垃圾處理形勢嚴峻,如何恰當地處理每天產生的大量垃圾,成為困擾許多城市環境清潔的一大難題。然而,城市不設果皮箱還能實現“垃圾不落地”嗎?
黔東南州施秉縣就實現了這一創舉,整個縣城公共區域范圍內不設一個果皮箱,可街道上看不見一點垃圾,房屋、街道都顯得那么干凈、整潔。
垃圾治理出新
“掃帚”交給市場
為應對“垃圾圍城”危機,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施秉縣積極踐行公共服務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倡導“零廢棄”健康生活理念,2017年4月,施秉縣通過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實行市場化運作并進行大膽的探索和實踐,把“掃帚”交給市場,讓“垃圾不落地”變為現實。
鄭州清塵環保技術有限公司于2017年8月份開始接手并實施施秉縣“垃圾不落地項目”。
該公司貴州環衛項目負責人王向麗介紹說:“施秉縣委縣政府提出了“垃圾不落地”這個理念,與我們公司的理念不謀而合,但施秉縣提出了不設果皮箱,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剛開始推行的時候是有困難的?!?/p>
清塵環保貴州環衛項目負責人王向麗接受當地媒體采訪
2017年8月初,施秉縣以縣城區主干道、各機關單位為試點,分批次撤銷試點內所有的垃圾桶,推行垃圾巡回收集、分類收集機制。9月中旬全面鋪開,取消了縣城區所有垃圾桶,全面推行“垃圾不落地”城市管理模式。每天早中晚三次上門收集垃圾,在縣城主、次干道采取收集車巡回收集垃圾,沿街商鋪、居民聽到垃圾車音樂廣播后,自行投放垃圾;在居民小區則采取定時定點上門收集。每天收集的垃圾轉運到中轉站后,統一清運到凱里爐山發電廠,形成“商鋪(住戶)—垃圾收集車(快速清潔車)—垃圾壓縮車—中轉站—凱里爐山發電廠”的閉合清運路線,有效避免垃圾投放、收集、轉運過程中的二次污染。
除了在設施設備上加大投入外,公司還制定了嚴格的雙十標準,即:垃圾落地十分鐘,環衛工人必須及時清理以及1平方米內垃圾少于10克。
另外,還按照商業繁華度、公共場所屬性、人流量等將縣城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城中村劃分為“一級道路、二級道路、三級道路”。對一級道路,采取“三掃兩沖、全天保潔”清掃保潔20小時以上,確保機掃率90%以上,水洗覆蓋率100%。對二級道路,采取“兩掃兩沖、全天保潔”清掃保潔16小時以上,確保機掃率60%以上,水洗覆蓋率90%以上。對三級道路,采取“兩掃、全天保潔”清掃保潔12小時以上,街巷道路雙班配置清掃保潔工,負責路段巡回保潔和垃圾收集。
全民參與城管
互動可以“爆料”
施秉縣“垃圾不落地”城市管理模式在市場化運作推行下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施秉縣又依托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等智能系統,積極打造“智慧環衛”,建立數字化、信息化環衛管理平臺,成功開發上線“施秉城管”APP并注冊開發了“施秉城管”微信公眾號。
進入“施秉城管”APP,主頁有功能快捷入口:我來爆料、地圖瀏覽、市民參與、市政動態、垃圾運輸、建言獻策、問題類型、個人中心等15個功能板塊。市民成功注冊并登錄后,一旦在縣城區域內發現有亂扔垃圾、亂設攤點、張貼野廣告等事件,即可在首頁界面點擊“我來爆料”進入爆料功能,成功提交爆料信息后,系統將根據爆料時間地點和事件分類,自動推送到相關環衛工人、城管人員,相關工作人員會立即對事件進行現場查驗和處理。
其中的建言獻策功能模塊搭建了一個傾聽百姓心聲的平臺,市民認真反饋有利施秉城市發展的良策妙計,將引起縣委縣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APP系統還將對區域內發生的爆料信息進行統計,通過對區域數據統計和問題數據統計的分析,對相關部門改進工作提供了有力參考依據。
“施秉城管”APP作為智慧城管建設項目主要內容,也是“智慧施秉”建設的一個重要子項,是新型城市管理模式建設體系中不可忽略的系統。APP大力推廣市民參與城市管理,通過智慧城管平臺的建設,建立全民參與城市管理的監督體系,樹立“施秉是我家,美麗靠大家”的文明意識。
城市環境提升
施秉顏值提高
現在的施秉縣城干干凈凈,很溫馨、很舒服、很宜居,縣城的環境、形象和品質得到了極大提升,施秉這座國際慢城式的旅游小鎮新城的雛形因此逐漸顯現,有力地助推了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
城市文明是城市文化的積淀,也是城市發展的靈魂,推行“垃圾不落地”城市管理模式對于施秉來說,既做好了城市“美麗”的文章,又回應了市民群眾對宜居施秉、美好生活的期待。老百姓從實打實的變化中找到了“我是施秉人”的自豪;到過施秉的客人,對施秉的建設和城市管理,沒有不支持和點贊的。
“管好一座城,改變一縣人”,施秉縣通過實施了“垃圾不落地”城市管理模式,城市的“顏值”“氣質”不斷被刷新,一座“干干凈凈、井然有序、環境優美、和諧宜居”的花園小城以日日新的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一幅宏偉巨制的水墨云山畫卷隨著垃圾車的曼妙歌聲緩緩展開,完美詮釋著“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據黔東南微報內容整理)